之前一直在研究webpack的问题(有兴趣可以看我之前的两篇文章),最近感觉自己webapck已经大成,就看了看别的漏洞,在TOP10里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主攻注入。我通常都是边学边挖的,这篇记录一下挖到的一个小通杀,这篇文章中的注入虽然很简单但也给了我很大的动力
随着技术的发展,前后端分离越来越流行,因为这样的流程使得前后端各负其责, 前端和后端都做自己擅长的事情,不互相依赖,开发效率更快,而且分工比较均衡,会大大提高开发效率,但有些问题也显露了出来......
通过两个实战例子,分别以外部和内部为例,展示收集信息的重要性,通过收集完备信息,最大化扩展渗透攻击面
记一次曲折的渗透测试 > 本次渗透测试为授权测试,信息皆做脱敏处理 启 拿到网站,其中一个资产为该单位办公系统,看到界面比较老,感觉有戏, 所用系统为九思oa,先去搜一下已公开的poc看看...
webpack的打包方便了我们,却也因为他的特性,使网站也存在了一些安全问题......
详细讲解钓鱼搭建流程
记一个菜鸟首次从外网成功打点到Linux内网横向的体验
声明:本次所有目标均获得授权,文章内容仅供安全研究人员学习提升所用,请勿用文章内知识用于违法犯罪。文章内容主要记录攻防经历,可能没有太多的干货内容,欢迎师傅们留言交流。
在挖SRC漏洞时,我们通常会从信息收集开始,挖掘企业主域名、子域名、端口扫描、网站爬虫等一系列操作,做完这些操作之后,你会发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,快速发现目标相关带参数的链接,直接开始漏洞扫描呢?
在现实环境中,往往通过查看该IP开放了什么端口而判断出开放了什么服务,让我们获得更多信息。当我们获取到某端口存在什么服务后,如何进行进一步的渗透攻击呢?
python shellcode免杀的常用手法,实现过常见AV的效果。
Java生态中基本只有Jackson和Fastjson组件,但是两者相关的版本均存在相应的漏洞(反序列化、DDOS),所以对目标是否使用了对应的组件需要有相关的判断方法。方便信息收集进行进一步的测试。
这个技巧不是难,但是很有效,既可以发现一些被隐藏的应用,还能识别云防护背后的真实地址
只要是插入数据库的参数都有可能成为SQL注入的利用点,一切接口都可能存在漏洞,细节决定成败
在日常渗透中,经常会遇到目标网站存在 WAF 和 CDN 的情况,如果直接对其进行漏洞扫描的话,大概率发现不了安全问题,反而给目标留下很多漏洞测试的告警,即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,在做漏洞扫描之前可以先进行 WAF 的识别,如果确认没有 WAF 的情况,在进行漏洞扫描,而存在 WAF 的目标,可以进行手工测试,尽量不要使用明显的攻击方式,找一些逻辑方面的问题,WAF 是无法进行识别的。
APP常见抓包思路及方法实操
记一次EDU攻防
现在,云服务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,越来越受欢迎,由于云服务器易管理,操作性强,安全程度高,很多大型厂商都选择将资产部署在云服务上,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安全问题,接下来将介绍五个案例,由于以下的案例大多都是真实案例,所以打码会打得严重些。
本文主要介绍了,msf上线原理和自写stage绕过杀软上线msf。
本文介绍一种新型的权限维持技术:Shadow Credentials,攻击者在获取到一定权限的账户(域管理员、特殊组的成员,拥有GenericAll或GenericWrite权限等)后,编辑指定对象(用户或计算机)的msDS-KeyCredentialLink以获得对目标对象的持久和隐蔽的访问。文中会详细介绍两种攻击思路,分别对应使用两款红队攻击工具Whisker和pywhisker,并带入一些作者的思考。最后,笔者才疏学浅有错误望指出~